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50問
1、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什么?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系、有機統一。
2、科學發展觀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它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它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著一脈相承的內在聯系,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3、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依據有哪些?
首先是著眼于解決國內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如城鄉、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總量的增長與質量的不高、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沖突以及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等等;其次是順應了世界發展的潮流,同時也是應對新挑戰、新困境的正確選擇;最后,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對各國發展經驗的借鑒,更多是對我們自己發展經驗的總結。
4、為什么說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
從歷史上看,發展是強國富民的根本,是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長期探索的經驗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從現實來看,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矛盾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所以,對當代中國來說,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我們前進中遇到的問題仍然要靠發展來解決。
5、堅持以人為本的含義是什么?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強調對整體利益的維護,強調對群體利益的協調,同時也強調對個體利益的保障。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維護和實現好人民的整體利益,使人民共享發展的成果;要反映和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協調好各反面利益關系;要關心每一個人的利益要求,關心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滿足人的發展愿望和多樣性需求。以人為本所體現的,就是整體、群體和個體利益的統一。
6、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什么?
全面,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要整體推進、全面進步,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動搖;協調,就是各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適應,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指發展進程要有持久性、連續性,既要有經濟增長,又要有資源環境,切不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
7、統籌兼顧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即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要處理好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國家和政府管理領域,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在分配領域,要處理好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在國際交往領域,要處理好國內與國際之間的關系。
8、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是通過學習和實踐進一步提高認識、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發展觀;二是從人們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三是要用制度來保障落實,如建立健全科學發展所要求的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等;四是強化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9、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是什么?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10、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一是堅持發展不動搖;二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四是把社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五是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
11. 科學發展觀回答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的問題
答: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發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12. 什么是“以人為本”
答: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指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與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
13. 如何理解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答: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在發展中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4. 如何堅持以人為本
答: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最廣大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1)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以人為本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中共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3)堅持以人為本,要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4)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中體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5)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既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去。
15. 如何理解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答: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在堅持抓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發展道路,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16.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答:可持續發展是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17.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答:可持續發展是以保護自然資源環境為基礎,以激勵經濟發展為條件,以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目標的發展理論和戰略。它是一種新的發展觀、道德觀和文明觀。其內涵為:(1)突出發展的主題,發展與經濟增長有根本區別,發展是集社會、科技、文化、環境等多項因素于一體的完整現象,是人類共同的和普遍的權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剝奪的發展權利;(2)發展的可持續性,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3)人與人關系的公平性,當代人在發展與消費時應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樣的發展機會,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發展不應當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與自然的協調共生,人類必須建立新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學會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與之和諧相處。
18. 如何理解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
答:統籌兼顧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方法論的高度凝練,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19. 統籌兼顧的要求是什么
答: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基本方針。統籌兼顧,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做到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謀劃、兼顧全面,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著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20. 什么是五個統籌
答: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21、改善民生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什么意義?
首先,改善民生有助于社會公正的實現。社會公正有兩個基本價值取向:一是共享,二是為每個人自由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改善了民生才能共享,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提供基本的平臺。其次,改善民生有助于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的直接拉動力無非來自三個方面:外貿拉動、投資拉動和內需拉動。在這三個經濟動力當中內需拉動最重要,所以民生問題的改善,直接影響到我們國家經濟的改善。
22、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是什么?
一是轉變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翻兩番;二是要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三是要使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四是要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五是要基本形成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的發展機制;六是統籌城鄉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3、為什么說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極大提升,但也面臨許多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與思考。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與內涵的總體看法和本質觀點,我們黨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與發展中的各種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就是為了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自覺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于我們把握戰略機遇期,度過“矛盾凸顯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4、為什么要加強文化建設?
第一、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加強文化建設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第三、加強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的重要奮斗目標。
25、如何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二是從改革體制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政策等反面采取措施,發展現代服務業;三是要加大支農惠農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26、當前的社會發展機制和體制給我國帶來了哪些突出問題?
一是限制了人民群眾創業和就業的自由和權力,使社會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由于體制和政策的原因,整個社會沒有形成調動和擴大人民群眾創業動力、創造能力和就業機會的有效機制。二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技術人員和企業創新的積極性,約束了整個社會創新的活力。不少產業還在傳統技術、無自主和知名品牌、低附加價值的軌道上運營和發展,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的力度和成效不大。三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群眾的財產權力,使創造財富的積極性、資源的優化分配,以及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等方面都受到影響,甚至在一些方面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四是壟斷致使經濟發展的成本加大、資源浪費、效率下降、創業就業困難、收入不公、社會矛盾加劇等。
27、為什么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的關鍵,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第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社會政治改革的關鍵,對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28、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政府應該實現哪些轉變?
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是一場涉及到全社會方方面面的重大改革,但推進改革的關鍵中的關鍵是政府,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該抓的在盲目抓,該抓的沒抓好,機構設置也不盡合理。因此,政府應在加強自身改革的同時,將職能盡快轉變到“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上來。
29、如何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制度保障?
應當把法治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載體,通過制度供給、制度導向、制度創新來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沖突問題。要通過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一套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公平、更加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完善體制、有效機制和具體制度,使科學發展觀不僅管一般而且管根本,不僅管局部而且管全局,不僅管一時而且管長遠,不僅是科學發展的理念而且是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
30、黨的建設的主線是什么?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主線。因為,一、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二、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三、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內在地統一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
31、科學發展觀是講發展的,同黨的建設有什么關系?
一方面,黨的建設為貫徹科學發展觀服務,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實際成效檢驗黨的建設的得失;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蘊涵的理論思想內容也為加強改進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具體說,黨的思想建設要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為重要任務;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突出科學發展這個中心;黨內民主建設要堅持黨員的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黨的干部隊伍建設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黨的作風建設要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和奢侈浪費;黨的基層組織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活動方式,更好地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32、領導干部應該樹立什么樣的政績觀?
第一,政績要體現科學發展的要求,不能偏離科學發展觀的軌道。例如,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發展,政績就不能是單打一;科學發展觀強調協調發展,就要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上來統籌考慮、創造政績,盡量減少或避免社會發展中的“長腿”與“短腿”現象。 第二,依照“萬事民為先”的準則創政績。領導干部的政績,說到底就是要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為民造福。為民造福,就是要千方百計幫助群眾開辟致富之路;同時,為民造福,不僅指讓群眾物質上富裕,更是指讓群眾得到幸福。
33、科學發展觀對黨內民主建設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一切活動的主體。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程度是衡量黨內民主發展的重要標尺。第二,大力推進黨內民主制度創新。逐步建立起內容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科學管用的黨內民主制度體系。第三,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34、如何在貫徹科學發展觀上繼續解放思想?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呼喚新的思想解放。現在,科學發展面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如: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如何統籌兼顧?既要扭轉收入差距拉大趨勢,又不能回到絕對平均主義老路上去,怎樣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加強社會建設、改善民生,又不能重新由政府把一切都包下來,如何充分挖掘各種社會資源?破解這些發展難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例如,有的地區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從單純增加投資到重視開發人力資源,變“招商引資”為“招才引智”。有的黨組織提出,以人為本不僅是滿足群眾的物質利益,更要體現人文關懷,把尊重人的權利、滿足人的需求同開發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結合起來,更好地實現了黨群和諧。
35、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有哪些?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仍未見底;二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已成為影響全局的主要矛盾;三是長期制約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還很突出;四是一些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沒有根本緩解,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收入分配、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五是市場秩序不規范,市場監管和執法不到位,社會誠信體系不全。
3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歷史貢獻是什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
37、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實踐,我們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
一、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二、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三、必須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堅持執政為民、緊緊依靠人民、切實造福人民,在充分發揮人民創造歷史作用中體現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四、必須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使全社會充滿改革發展的創造活力;五、必須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使全社會充滿改革發展的創造活力;六、必須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七、必須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實現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由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八、必須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貢獻;九、必須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穩定;十、必須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
30年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8、30年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歸結起來是什么?
即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39、新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一定要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一定要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好地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一定要堅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新局面。
40、新時期我們的偉大目標是什么?
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41、要突出從哪些方面加強黨性教育?
一是著力增強宗旨觀念,切實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二是著力提高實踐能力,切實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工作實踐;三是著力強化責任意識,切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四是著力樹立正確政績觀,切實按照客觀規律謀劃發展;五是著力樹立正確利益觀,切實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六是著力增強黨的紀律觀念,切實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42、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哪些?
從當前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環境趨緊,出口明顯下滑,企業經營困難,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農民工下崗返鄉增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金融潛在風險增大。從長期看,一是發展方式粗放和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強;三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尚未形成,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四是一些不良的思想傾向和道德行為仍然較為嚴重;五是社會事業發展仍然滯后;七是一些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認識不足、能力不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不到位,黨政機關作風建設亟待加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依然存在,消極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還很嚴重。
43、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三個著力”“四個切實”是什么?是什么?
三個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加強社會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著力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
四個切實:一是要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堅持“好”字優先,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切實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是要深刻領會“三農”是關系發展全局的重要基礎,切實做好農村改革發展工作。三是要深刻領會堅持以人為本的要求,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四是要切實加強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44、為什么要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決策,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繼續,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順應人民新期待、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步驟。
45、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即“高舉一面旗幟、突出一個主題、圍繞一個總要求、明確三個著力點”。高舉一面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突出一個主題,就是科學發展。圍繞一個總要求,就是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明確三個著力點,就是要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
46、學習實踐活動的主要原則是什么?
堅持解放思想、突出實踐特色、貫徹群眾路線、正面教育為主。
47、學習實踐活動的目標要求是什么?
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其中,提高思想認識是基礎,解決突出問題是重點,創新體制機制是關鍵,促進科學發展是目的。
48、學習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和現實緊迫性是什么?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決策,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繼續,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順應人民新期待、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步驟。
49、學習實踐活動分哪幾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學習調研。從2009年9月初開始,到10月中旬基本結束。重點抓好學習調研、解放思想討論兩個環節。 第二階段:分析檢查。從2009年10月中旬開始,到11月中旬基本結束。重點抓好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形成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兩個環節。第三階段:整改落實。從2009年11月中旬開始,到12月底基本結束。要重點抓好制定整改落實方案、集中解決突出問題兩個環節。
50、學習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一、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活動順利啟動、開局良好;二、堅持把理論學習、提高認識放在首位,圍繞科學發展主題深化解放思想討論;三、在探索中學習實踐,在學習實踐中探索,樹立長期學習、實踐的思想;四、要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講成本、重效果,多在實效上用功,不在形式上費勁;五、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提供強大動力,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六、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強黨性修養,切實改進作風,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以清風正氣帶領群眾同甘共苦、共克時艱;七、要把握學習實踐活動的正確方向,力戒形式主義,確保不走過場、不出偏差;八、更加注意基層特點,聯系實際、簡化程序、突出實踐、注重實效。